什么是“地震云”?别被互联网舆论骗了



文 | 上进河流eY

编辑 | 上进河流eY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刷着手机,突然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分享了形状奇特的云的照片配文是“今天的天空有点不寻常,是不是要地震了?”这样的说法你信了吗?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民间说法也随之传播开来,其中就包括“地震云”,每当某个地区发生地震,总有人声称自己在地震前几天甚至几周就看到了“地震云”,并将其视为地震的前兆,更有甚者,还会根据“地震云”的形状、颜色等特征,煞有介事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那么“地震云”真的存在吗?它真的可以预测地震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云,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冰晶的集合体,云的形成、发展和消散,都受大气环流、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影响,天空中云的形态万千,变幻莫测,但都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

而“地震云”的说法则声称,在地震发生前,地壳内部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气体,这些能量和气体会影响到大气层从而形成形状特殊的云有人认为“地震云”通常呈现出长条形、辐射状、鱼鳞状等形状,颜色也比较灰暗、压抑

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认可

气象学家指出,目前还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地震会对大气层造成如此显著的影响,以至于形成可以肉眼识别的特殊云,那些被人们称为“地震云”的云,其实都是可以用气象学原理解释的普通云例如:

卷积云:这种云通常呈现出白色或灰色的波浪状

,像涟漪一样排列,有时也会出现类似鱼鳞的结构,卷积云的出现,通常预示着天气将要发生变化,例如冷空气来临、降雨等,但与地震无关

高积云:这种云通常呈现出白色或灰色的片状或团状

排列成行或成波状高积云的出现,也与天气变化有关,例如晴转多云、多云转阴等,但与地震无关

荚状云:这种云通常呈现出光滑的椭圆形或透镜状,像飞碟一样悬浮在空中,荚状云的形成,与地形和气流有关,例如山脉上空的气流受到抬升和波动,就会形成荚状云,但与地震无关

那些被人们称为“地震云”的云,其实都是可以用气象学原理解释的普通云,它们与地震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那么为什么“地震云”的说法会如此流行呢?这其中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心理因素: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恐惧和不安,为了寻求心理安慰和安全感,人们倾向于寻找一些可以预测地震的“蛛丝马迹”,即使这些“蛛丝马迹”并没有科学依据

选择性记忆:当某个地区发生地震后

如果有人曾经在这个地区看到过形状特殊的云就会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认为自己看到了“地震云”,而那些没有发生地震的时候,即使人们看到了同样的云,也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信息传播: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

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加一些关于“地震云”的图片和视频,经过反复传播和渲染,很容易让人们相信其真实性

实际上,地震的发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它是由地壳内部的板块运动、断层错动等因素造成的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可以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可靠方法

虽然“地震云”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地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防震减灾的准备例如:

学习地震知识:了解地震的成因、特征、危害以及防震减灾的方法,提高自身的防震意识和应急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与家人一起制定家庭防震计划,确定地震发生时的逃生路线、避难场所以及联络方式

准备应急物资:在家中准备一些应急物资,例如水、食物、药品、手电筒、收音机等,以便在地震发生后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在地震来临时

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

面对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关于地震的信息,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谨慎,不要轻易相信、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你对“地震云”的说法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地震云”的说法,就像是一片飘忽不定的云,笼罩在很多人的心头,尤其是在地震频发的地区,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慌和不安,每当天空出现形状奇特、颜色诡异的云,总会有人将其与地震联系起来,在社交媒体上疯传,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情绪蔓延

贝博官方bb艾弗森

科学需要的是严谨的证据和逻辑推理,而不是主观的臆测和联想要判断“地震云”是否真的存在,我们需要回归到科学的轨道上来,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让我们来看看地震学家是如何看待“地震云”的,地震学家们长期致力于地震的监测、预报和研究,他们掌握着大量的地震数据和科学理论,翻阅地震学领域的权威期刊和学术著作,你会发现,几乎找不到任何一篇关于“地震云”的研究论文,这并非是地震学家们忽视了这种现象,而是因为“地震云”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经不起科学的

地震的发生

源于地壳深处板块的运动和断裂,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过程,涉及到巨大的能量释放和地壳的变形,而云的形成,则主要受大气环流、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很难找到直接的因果关系

退一步讲

什么是“地震云”?别被互联网舆论骗了,即使我们假设地震真的能够影响到大气层,形成特殊的云,那么这种影响也应该是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也就是说,在全球范围内,凡是发生过地震的地方,都应该能够观察到类似的“地震云”现象,事实并非如此

世界各地都有气象站对云层进行观测和记录,但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气象站报告过在地震前后观测到与地震相关的特殊云层,那些被人们称为“地震云”的云在气象学家眼中,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云的形态,它们在世界各地都存在,与地震的发生没有任何关联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坚信自己看到了“地震云”呢?这其中可能存在着一些认知偏差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确认偏误”

,当人们先入为主地相信“地震云”的存在后,就会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略或排斥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他们会格外关注那些在地震前出现过特殊云层的案例,而对那些没有出现过“地震云”的地震案例视而不见

其次是“心理暗示”,当人们处于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状态下时,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将一些原本无关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在地震频发的地区,人们的心理压力本来就比较大,更容易对天空中的云层产生联想,将一些正常的云层变化解读为“地震云”

一些网络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制造流量

,也会刻意夸大“地震云”的说法,将一些普通云层的图片和视频包装成“地震前兆”,误导公众

面对“地震云”的说法,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不要盲目相信、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与其把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地震云”,不如把精力放在学习科学的防震减灾知识上,掌握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技能,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当我们能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地震云”的传言

,用理性的思维分析问题,用实际行动做好防震减灾的准备才能在灾难来临时更加从容地应对,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对“地震云”的说法还有哪些疑问或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一起探讨